查看原文
其他

报纸死亡的时代,已经到来

正解局 正解局 2019-05-07

◆那只是太阳下山前的余光。它们最后的归宿将在博物馆的橱窗里。如果不相信,那么请你告诉我,它们能够活下去的理由。


正解局出品


告诉我,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:


亲眼看着一个行业,从叱咤风云,大学生找工作的首选,到一步步走入黄昏,好像鸡肋一般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

这十几年里,在中国,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,就如同八九十年代的出租车、胶卷、BB机行业一样,经历了一次过山车一般的大起大落。


其中滋味,一言难尽。



1. 报纸,正在走向死亡


报纸死亡的时代已经到来了。


凛冬季节,报纸停刊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,楼下报刊亭的摊子上,许多熟悉的面孔消失了。


走进新年,在北京,《法制晚报》、《北京晨报》不见了。他们当年在帝都赫赫有名,老百姓喜欢,报贩子更喜欢。


在安徽,《亳州新报》停刊了。在辽宁,《华商晨报》更名了。在江西《赣州晚报》不发行了。


没有熬过这个凛冬的,至少还有《重庆时报》、《京郊日报》、《黄山日报·黄山晨刊》、《申江服务导报》、《无锡商报》。


这些在新年里不再发行的报纸,大多有十年以上,甚至二十年以上的历史了,有许多还有 “第一”“唯一”的名气。


比如,“新中国第一张晨报”《黑龙江晨报》,唯一的测绘行业报《中国测绘报》,唯一消防专业报纸《人民公安报·消防周刊》。


最后一期《中国测绘报》版面


一份调查称:2018年有40多家报纸关门大吉。仅仅在2018年12月28日这一天,就至少有10家报纸宣布停刊。


消息之密,来势之猛,仿佛是一次集体告别。


夸张一点说:我们用上智能手机之日,其实就是报纸走向死亡之时。



2. 江湖地位,不亚于大玩家


中国的纸媒,曾经有过短暂的,昙花一现的黄金时代。


在上世纪末、本世纪初,中国创办了大批都市报、财经报纸。南都、新京报、21世纪、经济观察报,应运而生,创下过辉煌业绩。


然而,环顾全球,当时表面的繁荣背后,媒体的大势实际上则是: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报纸的销量就在节节下滑。


至少从十年前起,报纸停刊,就已经不是新闻。从今天起,往前倒推三年,消失的面孔在三年里,来得更迅猛,更密集了一些。


视野所及,在2015年,宣布停刊的就有:《上海壹周》、《杂文报》、《生活新报》、《新报》、《上海商报》、《今日早报》、《都市周报》、《九江晨报》。


其中,《上海壹周》曾是无数小资、白领青年的心头所爱,吃喝玩乐,鸡汤八卦,无所不包,堪称是上海,甚至于中国最小资的一份报纸。



2016年,曾经名动北京城,发行量一度逼近百万的《京华时报》,因为亏损严重,突围未果,宣布停刊。


同年,以时政、经济、评论、文化等领域的深度报道见长,多次震动舆论的《东方早报》也宣布不再发行。


而在这一年,停刊的至少还有《今日早报》、《时代商报》、《外滩画报》、《九江晨报》、《创业邦》、《瑞丽时尚先锋》。


2017年,停刊潮继续,《楚天金报》《渤海早报》《扬州时报》,都告别了舞台。


而杂志的苦日子其实也差不多。有国民杂志之誉的《读者》、《故事会》这两年发行量这也大幅下滑,营收下降。



《读者》杂志去年还传出了“发不出工资”的说法。当年以“故事”为主题的《故事林》《故事王》之类的刊物,在报摊上很久没有看见了。


上述用蓝字加粗标注的报刊,当年的江湖地位不亚于今天的新媒体大玩家。


这些报纸杂志,他们不仅陪伴过我们渡过青春时光,而且许多人,比如我,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在其上。


如果说,在十多年前,大家还在热火朝天的争论“纸媒是不是要死了”。那么现在,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,大家连争论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


3. 电视台的日子也不好过


其实,对普通人来说,更刺眼的感受可能是,曾经点缀于城市大街小区的报刊亭,越来越少,踪迹难寻。


根据公开报道,比如在北京,2008年奥运会期间是报刊亭的鼎盛时期,数量高达2500个。至2017年,当年北京的报刊亭只有1000多个了,并且计划3年内全部取消。在上海,自1998年起,鼎盛时期有3000多家报刊亭,至2017年已经只剩200多家。


报刊亭消失的原因,固然有城市建设、规划、市容等缘故,但最直接,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:报纸卖不动了。



如果有销量,没有哪个报摊会跟钱过不去。现在残存的报摊,只能靠卖饮料、零食、玩具勉强维持。


北京、上海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文化中心,这两座城市都如此,其他的城市自然可以想见。


在中国邮政网上的一则报道提及,2018年,中国邮政下属还有2.5万个报刊亭。但从常理推断,今后大概率会越来越少,或者转型从事其他业务。


其实,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,不仅是纸媒“崩盘”的速度越来越快,就连当年的门户网站新浪网、搜狐、网易也是江河日下,大多数传统媒体不过在苟延残喘罢了。


传统媒体的另一个代表,广播电视也是风光不再。当年,多少新闻专业的毕业生,挤破了头要进都市报、电视台,现在许多三四线县市的广电台的栏目,招个实习生都困难了。


去年,曾有媒体报道,有四大卫视之誉的湖南卫视、浙江卫视、江苏卫视、东方卫视,近年来广告营收都在呈大幅下滑趋势。


“电视台消亡论”的说法,如同当年“报纸黄昏论”一般,在静悄悄流传。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话:时代抛弃你时,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。



4. 断臂求生,才有可能活下去


当然,有死就有生,勇于革新,断臂求生者,才有可能活下去,打开另一片天。


许多纸媒停刊,是为了转战新媒体,抓紧转型活下去。比如当年以时政、国际、文化深度报道见长的上海《东方早报》停刊之后,以原班底为基础,打造了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“澎湃新闻”,转型颇为成功。


澎湃新闻网界面


跨进2019年,即使是“一本正经”的党报党刊也在大谈“转型”、“移动互联网”、“全媒体”、“融合”这些潮流。


在新年的第一天,最权威的《人民日报》致读者,宣布将实行改版,工作日和周末的都缩减4个版面,节假日不变。并在人民日报历史上第一次实行全部版面彩色印刷。


而此举为的是“顺应新闻传播方式新变化、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”,是“奋进新时代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”。


国务院主办,中国经济类报刊中权威性、公信力最强的《经济日报》也称“经济日报正在推动全员转型,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移动传播领域,加快新闻生产‘主力军’挺进互联网‘主阵地’”。


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之地,在民间有天下第一省之称的广东,省委的机关报《南方日报》也在新年里,宣布要做一次“报网端深度融合的全媒体变革”。上海的《文汇报》也说要“在文汇APP上建设新的绿洲”。


面对报纸消亡,有不舍,有眼泪,有反思,但完全不必过多担心,因为新生的力量,已经到来。


目前大行其道的自媒体,有很多人出生传统纸。“咪蒙”,就是原南方都市报编辑。走上公众号之路后,迅速以《致贱人》《致low逼》等爆文跻身千万级粉丝大号。以品读金庸见长,文风纵横的“六神磊磊”真名王晓磊,曾是新华社重庆分社资深时政记者。


“六神磊磊”王晓磊


而那些传统纸媒旗下的新媒体平台,转型成功者,也大多拥有百万,甚至千万粉丝读者了。一年多以前,“新华社”公号的粉丝量就突破了千万,《刚刚,沙特王储被废了》一稿更是成为互联网上的“现象级传播”,其影响力毫不逊色报纸风行的年代。


《刚刚,沙特王储被废了》一稿


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,报纸还不会彻底消失,但那只不过是太阳下山前的余光。它们最后的归宿将在博物馆的橱窗里。


如果不相信,那么请你告诉我,它们能够活下去的理由。


再问一次:你上一次买报纸(或者看报纸)是什么时候?


报纸的未来就藏在你的回答里。



商务合作 QQ:331234769


1. 章泽天亏钱抛房的教训

2. 照顾好中国的未来

3. 中国保健品的30年

4. 中国房地产的四个真相

5. 日本“国难”正变成现实

6. 炒茅台比炒房赚钱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